國家發改委: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全面納入法治軌道
2022年6月28日上午10時,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趙辰昕: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際環境風云變幻和諸多風險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發展和安全,沉著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奮力完成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生新的歷史性變革,改革開放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
這十年,中國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在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不斷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經濟發展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長,也實現了質的穩步提升。經濟總量由2012年的53.9萬億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萬億元,占世界經濟比重從11.3%上升到超過18%,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6300美元上升到超過1.2萬美元。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豐碩成果,2021年我國創新指數升至世界第12位,在一些重要領域實現了很多歷史性跨越。區域重大戰略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水平和質量不斷提升,區域城鄉協調發展的潛力不斷釋放。
這十年,中國改革開放開創新局面。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全面深化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成熟定型,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穩步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全國統一大市場正在加快形成,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和社會信用等市場體系的基礎制度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全方位高水平開放型經濟加快形成,共建“一帶一路”取得實打實、沉甸甸的成果,與149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老鐵路建成通車,雅萬高鐵等一大批項目扎實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程度不斷提升,境外投資存量從不足6000億美元增至超過2.6萬億美元;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這十年,中國人民實現全方位生活改善。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強化“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全鏈條精準防控“動態清零”,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就業質量顯著提升,城鎮新增就業年均1300萬人以上。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9年,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城鄉基本醫療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人均預期壽命居于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社會保障惠及全體人民,民生兜底保障網進一步加固。
這十年,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大理念深入人心,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基本形成。作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莊嚴承諾,構建完成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大力推動產業綠色轉型和能源結構調整,加快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堅決遏制高能耗、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約26.2%。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勝利完成。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扎實推進。
這十年,中國經濟安全得到全面加強。我國糧食生產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實現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中國人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能源供給保障能力持續提升,煤電油氣產供儲銷體系不斷完善。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保障能力不斷增強,5G、基礎軟件、工業母機、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可再生能源發展等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步伐加快。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取得階段性重大進展。
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光輝歷程,在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指引下,我國正在加快邁向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持續增強,我們以實際行動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舉世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中國答卷。
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復雜局面,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不少新的挑戰,但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機遇大于挑戰。我們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有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奠定的堅實基礎,有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豐富調控經驗,完全有信心有決心、有基礎有條件推動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紅星新聞: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我的問題是,十八大以來,經濟體制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和進展?下一步的重點是什么?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 蘇偉: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濟體制改革圍繞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全方位展開、系統性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效推進。主要有四個方面的“新成就”。
一是市場主體改革取得新成就。國資國企改革完成頂層設計,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持續推進,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取得實質性突破,混合所有制經濟穩健發展,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不斷健全。重點行業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環境不斷優化,過去10年,我國民營企業數量翻了兩番,從1085萬戶增長到4457萬戶。
二是市場體系改革取得新成就。立法、執法、司法全方位產權保護制度體系逐步形成。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加快完善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的要素市場制度,形成了100多萬億元經濟總量、14億人口、4億左右中等收入群體的強大內需市場。
三是宏觀經濟治理改革取得新成就。以國家發展規劃為戰略導向,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要手段,就業、產業、投資、消費、環保、區域等政策協同發力的宏觀調控體系不斷完善。宏觀調控方式持續創新,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等更加靈活有效,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出臺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大幅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我國的營商環境大幅優化,全球排名從2013年的第96位躍升至最新的第31位。
四是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改革取得新成就。統籌推進21個自貿試驗區建設,復制推廣26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順利起步。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全面實行。頒布實施外商投資法。全面建成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并覆蓋全國所有口岸,貿易便利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下一步,改革重點有“四個高”:
一是高水平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平等保護、全面保護、依法保護各類產權,完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體系,健全公平競爭制度框架和政策實施機制,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全面納入法治軌道。
二是高質量市場主體。持續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民營企業結構性改革步伐,支持和引導資本規范健康發展,建設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三是高標準市場體系。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抓好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健全數據要素基礎制度,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四是高效能宏觀經濟治理。優化宏觀經濟政策體系,加強政策協同配合,完善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機制,健全預期管理制度,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農業專題
Agricultural topics